传统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软肋
科研成果管理系统,核心目标是科研成果的统计和绩效计分,解决了成果提交的通道问题、自动统计、报表形成、数据分析,提高了科研管理人员的效率。
传统的科研成果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这样的功能。
但存在以下软肋:
1)成果需要人工申报。申报时需要填写数据项较多,老师经常反映,太费事。另外人工填写的数据经常存在错误,同一个项目、获奖会涉及多人,可能填写的数据彼此不一致。
2)论文成果是科研成果中占比最大的成果类型,而论文的收录情况(如核心期刊、SCIE、SSCI、A&HCI、CPCI-S、CPCI-SS H等)、期刊分区、影响因子的审核需要专业基础,是否为通信作者、作者署名次序等审核要人工比对,需要细心和耐心。
3)绩效统计基于教育部学科,无法提供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统计分析。
4)仅仅是成果管理,没有科研服务。
5)用户提交的成果被"雪藏",没有转换为机构成果宣传舞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