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体设计


建设理念

设计理念归纳为4点:
       1)把机构知识库从典藏单核心,变为典藏+服务双核心,通过为各类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"痛点"服务,而不是"隔靴挠痒般"的服务,吸引师生、职能部门、学校领导自愿参与和支持知识库建设。
        2)让"典藏"成为享受"服务" 的"副产品"。把用户享用服务过程中自动存档的文献、笔记、手稿等资源,视作机构知识库的组成部分,这样一则实现了机构知识库资源的自动增长,二则把机构知识库从单纯的机构公开成果库,自动扩展到过程成果,让机构知识库摆脱商业数据库子集的尴尬境地,具有自己的独有资源。
        3)通过技术手段,实现机构成果的完整典藏,即便成员不提交,也能保证成果统计数据的准确和价值。
       4)打通和用户之间的沟通桥梁。目前主要传播方式是网站通知通告,这是一种被动的传播方式。论文收录通知、论文引用通知是一种不会被用户认为是垃圾邮件的个性化邮件通知,在告知论文收录情况、引用情况的同时,可以告知新服务,实现主动宣传。

建设目标

       服务型机构知识库的建设目标归纳为5个方面。
       摸清机构科研学术成果"家底"
        在很多大学,很少有部门能说清楚学校自改革开放以来产出了多少成果,科研处虽然上了科研成果管理系统,但也只能提供上了系统之后年度的、需要发放奖励的科研成果。
        比如北大,在机构知识库之前,北大成果,有人说15万,有人说20万,数字离散度相当大。北京大学机构库[13]对北大成果进行了全面地回溯,发现北大成果高达41万,终于基本摸清了北大的家底,这个数字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       科研数据校史馆
        很多大学有自己的校史馆,网上校史馆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,而科研学术是一个大学历史的重要组成,把机构科研学术的历史进行沉淀和展现,是校园文化历史建设的探索。剑桥大学2011年在学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发布4000页牛顿手稿[16],用来佐证剑桥大学历史悠久。其实每个大学也有自己的大家和未来的大家,这些学者的笔记、实验数据的自然沉淀,到了将来就是大学的科研学术历史和科研数据库。
        国外机构知识库建设已经开始了演变,开始从机构成果典藏向机构科研数据管理的转变。
       美国大学是早开始重视科研数据保存和管理的,NSF于2010年1月发布的项目管理指南规定:所有提交到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(NSF)的项目申请书必须包含一份不超过两页的"数据管理计划"(Data Management Plan)的附件[17],澳大利亚、英国、德国等国家也在2008-2013年陆续制定了科研数据管理政策,昆士兰科技大学[18]、爱丁堡大学、牛津大学、南安普顿大学都出台了科研数据管理政策,把机构知识库建设引入了一个新方向。在国内李晓辉在2011年提出了以大学图书馆为主体进行科研数据管理的观点[19], 2012年钱建立提出了把科研数据管理和机构知识库建设相结合的观点[15]。
       机构成果宣传橱窗,为高影响力学科建设增砖添瓦
       目前ESI高影响力学科已经成为研究机构学术影响力的重要衡量指标,而其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机构发文的被引用情况。有研究证明,通过开放存取可增加论文的被引频次,效果可达到336%[20]。
       个人科研助理服务
       大家都希望拥有个人的科研秘书。目前技术的发展,提供"科研秘书"软件工具已经成为可能。可先选择大多学者比较关注的一些服务来开展。
       1)信息获取:关注期刊新文章的推送、个人成果收录/引用信息的推送。
       2)论文写作助手:参考文献自动形成、论文\基金项目样例和模板。
       3)团队协同:团队资源积累传承、分享交流、任务协同、科研活动规范。
       4)知识管理:文献云盘、文献一键收藏、全文自动下载等。
       5)ORCID申请。
       科研管理/决策服务支撑
       除了为学者提供服务外,机构知识库也需要设计职能部门的服务,争取政策支撑。
       管理服务项目选择时,要优先选择立竿见影的"痛点"服务。
       服务型机构机构库可优先选择的两个管理服务功能如下:
       1)科研成果管理服务支撑。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提高了机构科研成果的统计分析能力。但遗憾的是,成果中数量大的论文,其收录情况、作者署名情况都需要人工审核,不仅需要相当的专业性,而且工作量大、处理时间集中。这是目前科研管理系统的一个痛点。
       2)学科建设决策支撑。ESI优势学科数量已经成为研究性大学的重要指标之一,学校决策层大多希望在知道本机构ESI优势学科数据的同时,也想知道学校有哪些学科能在短时间内通过努力有望成为优势学科。另外,科研成果管理系统,可按照国内学科评价标准来提供学科绩效评价,但ESI优势学科的评价有自己的评判指标体系。机构库可按照ESI高影响力学科的评价标准学科贡献进行统计,为人才评价、学科建设重点投入提供另外一个视角的数据支撑。

系统结构框图